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2024-05-18 17:27

1.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理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工作人员的推荐,要了解理财的风险,同时做好详细的调查,不能做无底线投资。不贪小便宜就不能吃大亏,这句话非常有道理,钱放在自己的腰包里,你不拿出来,别人也没办法,所以这种事就是自己要想好。
有原则,不轻信。
58岁女子买理财产品,结果只剩下了2190元,这件事女子和银行工作人员都有错。如果这名女子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信别人的话,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320万不是小数目,居然只剩下了2190元,真是让人想不通,这名女子没有认真思考,就轻易做出了这个举动,她太过于草率了。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轻信他人的话,钱是自己的,所以要有主意。
要提前了解风险,直接询问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能说会道,为了自己的业绩,会想办法去游说客户,客户要提前了解风险,自己可能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客户一定要提前询问工作人员,不能听工作人员说的都是好话,因为这不是保底的理财,所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不了解风险,贸然投资,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既然想投资,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请他直接把风险讲清楚,要把丑话说在前面,毕竟这些风险都要由客户来承担。
要详细了解,不要轻易上当。
握紧自己的钱包,要详细了解理财产品,要了解投资的风险,如果内心不强大,无法接受投资失败,就要谨慎投资。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自己要坚持原则,只要不贪便宜,就不会轻易上当。想要投资,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我们该如何避免踩坑?

2. 北京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银行的理财基金为何不可靠?

北京一个女子在银行的理财软件当中放入了320万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只剩下2190元,而投资款也是有去无回,通过这个信息也能够看得出来银行的理财基金并不是特别的可靠,如果真的想要理财的话,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要去轻信一些工作人员的推荐。这名女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听信了一个经理的推荐,所以才会选择在这个理财项目当中投资了3,200万元。女子想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这个时间也接近10年,判决书下来之后,银行也只承担了其中的50%。
其实很多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方面都不是特别的在行,所以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因为这个经理在向女子推荐的时候也是夸夸其谈,所以这个女子才会上当,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滑铁卢。因为理财的条件是比较优厚的,所以这个女士在投资的过程中也有合作人,两个人是共同投资的。
其实这个理财投资是非常不靠谱的,而基金的负责人也被警方逮捕,因为这种行为属于非法吸收他人存款,所以也被判处有期徒刑,并且还要赔偿投资人的损失。通过调查发现这个负责人用这种方式已经获取了5亿元左右,其中投资人在90名以上,投资金额也是比较巨大的。在追缴执行的时候,也只要回了其中一部分。
北京女子用320万元进行投资,有一大半的数额已经打了水漂,其中一部分还在追回中,执行的时间也达到了10年,不仅造成了本金亏损,在利息以及人力和物力上的损失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个女子的精神也造成了损失,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上当。

3.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这是怎么回事?

家住北京58岁的一名女子在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之下,购买了三百二十万的理财产品,结果最终却只拿回了2190元的执行款,这则事件一经曝出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据了解,这名女子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属于不法分子的非法集资,而且也并非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发生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经不起高额返点的诱惑,从而去私自向该名女子违规销售不应该销售的理财产品,虽然说该行为属于银行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但是经法院判决之后由银行承担其责任,返还该女子百分之五十的损失。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光看收益,因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会越大,有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因为高额的返点提成,所以就会冒着很大风险去出售一些本来不属于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由于客户只追求高收益的产品,所以就会在工作人员的诱惑之下购买了风险系数极大的理财产品,最终只能够承担非常大的损失。

作为银行来讲,虽然说银行的工作人员向顾客销售的并非银行的产品,属于“飞单”交易,但是该银行明显有失职的问题,对于员工的违规行为,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并且予以制止,这也最终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声誉风险和经济损失。所以无论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顾客,都应该在把控风险的情况下,销售和购买,千万不能够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将自己深陷其中,那些违规销售的工作人员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58岁女子在银行花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这是怎么回事?

4. 北京女子购买320万理财剩2190元,买理财产品有哪些风险?

买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
虽然人们在认知中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是稳健的代表,但自从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早已从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转变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这意味着,如果投资市场剧烈波动,理财产品肯定会受到影响,不再是获得到期收益的产品。根据最近的投资环境来看,去年的债市可谓暴跌。债券基金亏损较大,而一些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自然出现收益波动,甚至跌破净值。
有些人可能无法接受非保本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他们会建议其他有保证收益的理财方式吗?比如银行存款产品,国债等。这些产品都是固定收益产品,风险极低。此外,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零售占消费的40%。主要原因是新零售的诞生,不仅将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还借助分享经济政策构建了新的渠道。例如,投资者可以根据实物交易交换“买方”和“卖方”的身份,并让钱生钱。总而言之,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可能有亏,也可能有多赚。所以在购买之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常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后,银行会与我们签订相应的委托理财协议、理财产品购买确认函等书面合同。建议以书面或电子形式保存。其次,通过银行工作人员购买理财产品后,我们不妨加一个微信,通过微信对话,固定工作人员对理财产品的重点承诺或介绍。以后一旦出现纠纷,也可以作为证据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5. 北京一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事件背后带来了哪些警示?

北京一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事件背后带来了这几点警示:1.投资需谨慎,不要贪婪。2.要懂得区分理财产品和基金。3.银行应当告如实告知风险。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会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而通过这件事情的发生,又影射出了很多人求财的心思,北京的焦女士在银行经理的忽悠下购买了320万理财产品,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到手的钱只有2190元,焦女士将银行告上法院,法院最后判决银行需要承担50%的赔偿责任,那么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够吸取哪些教训呢?
一,投资需谨慎,不要贪婪。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北京一女子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道理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焦女士购买的是货币基金,所以才亏损了这么多,如果焦女士没有听信银行经理的话,没有受到利益的驱使,也不会导致自己亏损这么多钱。
二,要懂得区分理财产品和基金。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不收取申购费和赎回费,而基金相对来说风险较大,因为基金并不是保本型产品,所以会有亏损的可能,目前市场上大多基金投资的都是一篮子股票,所以基金的投资风险比较大。
三,银行应当如实告知风险。虽然银行认定这件事情是银行经理的个人行为,我认为银行也存在监管不当的责任,因为在客户购买银行产品之前,银行工作人员应当尽到告知风险的义务,然后再让客户自行选择。但是这件事情焦女士本人也有责任,焦女士作为成年人,应当知道理财产品的风险,希望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焦女士对自己的财产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北京一女子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事件背后带来了哪些警示?

6.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5月14日,就在今天,法院的结果正式宣判!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并且中国基金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随后客户将银行告上法庭的最终宣判也让人们感到害怕,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又该怎么样预防这样的事情呢?
第一、我们要加强相关的防患意识,要时刻紧盯自己的资金流动  比如说这位顾客就是这样的,在之前就没有紧盯自己的钱财流入,将自己的金钱给银行理财以后就选择无脑相信,而不是时刻关注一下自己的资金来源和走向,最终不小心造成了惨剧,所以说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多去关注一下自己的资金情况,毕竟自己的资金是可能有变动的,所以说只有时刻都关心自己的金钱走动,才可以保证自己的金钱不会被老鼠一粒粒的偷走,最后突然发现一看才知道一下子少了这么多,300多万元最后直接化为2000多元,却只能得到百分之50的赔偿,实在是亏损太多了。

第二、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留好证据,用法律来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比如这位女士就是如此,她知道了这种情况以后,不仅仅保留了自己的证据,而且敢于将银行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虽然没有完全的给与这个女士全部的损失,但是其实也赔付了百分之50的赔偿,虽然肯定是亏损的,但是也可以及时的减少自己的亏损。我们也要在给银行理财,或者说给其他机构理财的时候,好好地看好自己的金钱,留下自己的证据,这样不仅仅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也可以在遇到意外的时候更好的维护我们自己的权益。

第三、要提前看好自己投资理财的合同,尤其是那些合同漏洞,这样才可以从根源上杜绝此类问题  这次这名女士就是没有看清这个合同,没有了解这个理财机构的可信度,还有这个理财机构的正规程度,最终在理财以后仅仅获得了2000元左右的理财金,所以说我们也在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合同,如果看不懂的话甚至可以找一些理财顾问来看看合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更好的理财,不要出现亏损!

7.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在银行理财该如何规避风险?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在银行理财该从下面几方面避免风险。
一、避免“飞单”所谓的“飞单”,就是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将不属于银行自己的金融产品销售出去,从而赚取巨额的提成。对那些贪图高额回报的顾客而言,购买非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因为没有了银行的风险控制,他们的钱就很容易会“打水漂”。飞单有较高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应避免盲目地选择银行职员建议的非银行理财产品。
二、选择正确的理财产品银行将金融产品的风险分为R1-R5,这五个级别分别是: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级别越高,风险越大。
如果投资者想要规避理财的风险,那么强烈建议只能够购买R1和R2产品,因为这两款理财产品风险几乎没有。它的优点是长期持有基本不会有任何亏损,但缺点是短期收益不高,如果投资者的本金高收益还是还可以。
通常来说,投资收益和投资承担风险成正比,承担风险越高,资金的收益越多,但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切勿冒进。
三、查询备案登记任何一家银行的正式理财产品,都要在网上注册和备案,你只需要在网上键入理财产品的注册代码或者产品名,就能知道你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不是由银行发行的,这样就能避免飞单、虚假理财等问题。
四、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想要购买正规的理财产品,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银行APP或登录银行官方银行网站进行购买,这样即使不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工操纵,也不会出现飞单和虚假理财的问题。

320万买理财只剩2190元,客户怒告银行,在银行理财该如何规避风险?

8. 银行诱导女子买450万理财产品,结果仅退回90万,剩余的钱能追回来吗?

我认为河南洛阳的智女士的450万元已经买了理财产品,买的时候就相当于同意了这款理财产品所有的风险,因此剩余的钱基本上是追不回来的了。
很多人会说智女士其实挺冤枉的,因为当时买的时候,是听从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而且是被告知本金并无风险,所以才会将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买了理财产品。一年期之后竟然发现这款产品无法退还本金,并且当时买理财投入的450万,最终只退回来了90万。这样的结果,相信智女士是无法接受的。

理财有风险,如果不懂轻易不要买理财我们很多人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都会被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的品种真的是特别的多,而且理财也是有风险的。有的利率高的风险自然要高一些。而实际上智女士买的这款理财产品是属于风险较大的那类型,就是说,收益浮动较大,包括本金也不保证是能够全部退还的。
智女士对于理财产品并不了解,只是听从了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并且根据智女士的说法,当时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的相关操作,也都是银行的这名李经理帮助自己操作,而自己并没有了解太多。

智女士对这款理财产品唯一的认知,就是这款产品最终能够本金赎回,并且有一定的收益。一直到智女士的产品到期,却只退回了90万的本金,才发现自己这款产品有这么大的风险。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理财,证券等这些专业的东西都不是很懂。如果不懂那么就要细心或者不要只听从别人的建议去买这些东西,毕竟真金白银拿出去的可是自己的钱。

银行人员并不都很专业,缺乏专业人员智女士找到当时推销她这款理财产品的李经理,她给的回复是她在向客户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所得到的信息也是这样,而最后出现这样的风险,不光是客户,就连她本人也是接受不了的。
银行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些产品是有一定任务额的,好多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就相反设法的向客户介绍这些理财产品,而往往忽略了这些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其实也是因为好多银行的工作人员并不是非常的专业。
不管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所以银行在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是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的。而似乎银行并没有对智女士做风险评估,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智女士与银行的矛盾点,也是这点。对于智女士能够承担的风险程度,银行并没有对其评估,最终使得智女士无法承担这款产品的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专业所造成的。

维权有难度,银行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智女士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非常闹心的。这么一大笔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智女士在买这款产品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这么大。
为此,智女士已经将银行投诉到当地银保监分局,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能够追回自己的损失。
我和众多网友的看法一样,智女士的维权之路一定会非常艰难。因为在智女士同意购买这款产品的时候生成的产品合同,当中是已经明确标示过产品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而智女士既然同意购买,按照合同,自然就同意这个产品可能会带来的风险。
虽然银行的李经理表示自己在介绍这款产品的时候,是按照上级给予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客户的,并且她得到的这款产品的信息是安全可靠的,但是我认为哪怕是没有风险的产品,在购买之前也要对客户进行应该有的风险评估,这个环节是不能少的。
所以银行对此还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的,但是后续怎么样判定这个事情,还是要看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

结语整件事情当中,银行是有一定的过错的。但是对于智女士,我也觉得她过于疏忽了。
智女士完全听信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自己对这款产品没有做过多了解,完全出于信任就将这么一大笔钱用于购买了理财产品,如今有了这样的风险,想要后悔都来不及。
我们只能祈祷智女士能够早一点维权成功,追回自己的钱,或者减少一些损失也是好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